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發展規劃
一✔️、專業現狀
本專業是新利体育體育類本科專業中的基礎骨幹專業👨❤️👨。從2003年開始招收本科生,2004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運動人體科學學科1998年被確定為省級重點籌備學科,“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被確定為省級重點學科🙇♂️,運動生理學、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物力學🚵🏻♂️、運動生物化學等課程均為省級精品課程🐱,2008年運動人體科學實驗中心成為山東省高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12年成為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一)創新人才培養方案,建設精品化課程
以競技體育和全民健身的社會需求為導向🏃,構建以“厚基礎♛💅🏻、重能力、求創新”為指導思想,通過專業調研和廣泛征求本專業建設合作委員會專家的意見🐻❄️🦸🏽,在2013年6月完成培養方案修訂完善工作👨🏼🔧。在課程設置上🙅,力求範圍寬廣,增加與相關學科的相互滲透⤵️;加強那些概括性強、適應面廣🔎、具有普遍意義的基本理論、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傳授與訓練,構建以省級精品課程為核心課程⚖️🙌🏿,以院級精品課程為主幹課程,必修課、選修課協調統一🔰、相輔相成的課程體系。目前有《運動生理學》、《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物力學》、《運動生物化學》4門省級精品課程。
(二)人才引進與內部培養並重🎽,優化師資隊伍結構
高水平教學科研隊伍建設是專業建設的核心。學術領軍人才引進和中青年學術骨幹培養,雙管齊下,促進師資隊伍建設的高效性和發展的可持續性👨🍳。引進學術骨幹2名🫶🏽,分別為山東省“泰山學者”王永泰教授、“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毛德偉教授。培養中青年學術骨幹2名。有計劃地安排2名青年教師在職攻讀博士學位,支持2名教師到國內外高等學府繼續深造。近兩年引進2名博士。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結合的教學科研人才梯隊,人員年齡、專業結構合理。2012年📅,運動人體科學教學團隊被評為省級教學團隊。
(三)促進產學研一體化🤙🏿,服務地方體育事業
加強實踐教育基地建設,本專業先後建成7個實踐教學基地,為本專業學生提供包括實習和實踐的良好環境,為培養適應競技體育和全民健身發展的創新創業型人才創建了優質的平臺🙎🏻♀️。“新利体育官网—山東省體育科學研究中心實踐教育基地”被教育部評選為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開展職業資格證書培訓,運動人體科學專業與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合作,開辦國家高級保健按摩師和營養師培訓班。加強科學健身指導系統和國民體質監測評價等全民健身科技服務體系的建設與應用。面對社會需求,專業教師以講座的形式面向中小學教師、社區體育指導員🖕🏽、老年人等群體開展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健身指導、慢性病防治等方面的宣傳服務工作🪃。
(四)教學管理製度健全,為教學質量保駕護航
成立由專業負責人為組長的教學質量監控領導小組🍒,建立校督導員🕵🏻♀️、專業負責人及教研室主任、學生教學信息員三級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在課堂👄、實驗🏋🏽、實習實訓、畢業設計🦓、考試等關鍵環節設立教學質量監控點🚈。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形成了一套科學的管理製度:新教師聽課製度👩🏿🏭💆🏽♀️、課程負責人製度🕸、集體備課製度、研討會製度、考試考核操作規範、教學檢查製度🧎♀️➡️、教學檔案管理製度🥳、排課調課製度、實驗教學管理製度🕹、教學管理規程等,讓教學過程有章可依。重視畢業生就業信息及檔案資料管理,定期利用電話、郵件、騰訊QQ等方式進行社會需求和畢業生質量跟蹤調查🍟。
(五)貫徹“科研強校”戰略,提高專業辦學水平
積極響應“人才強校、科研興校、文化鑄校、質量立校✤🧗🏼♂️、依法治校”五大發展戰略♞,認真貫徹《關於印發人才與科研工作政策和規定的通知》(2013【院字】20號)等政策。優化組合科研隊伍,聯合攻關🙏🏽,課題申報和科研成果在數量和質量上均取得較為明顯的進步。近五年獲得省部級、廳局級課題50余項,省部級課題35項🙍🏼♀️,科研經費共計200余萬元。多項研究成果獲省部級科學技術進步獎,其中獲山東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科學技術獎三等獎1項。在國際和國內高水平學術刊物和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52篇,其中SCI檢索論文12篇,編寫或編寫專著3部🚥🆔。
二⤴️、專業建設定位、指導思想和建設目標
隨著我國社會政治、經濟和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體育產業迅速崛起🗑,同時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健康意識逐漸增長。同時,轉方式調結構,促進服務業升級🧬🗓,擴大內需,掀起社會經濟發展變革的浪潮。在體育領域,2014年10月2日👩🎨,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幹意見》(國發〔2014〕46號)提出,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把體育產業作為綠色產業🧝🏼、朝陽產業培育扶持,破除行業壁壘、掃清政策障礙🧙🏼♀️;倡導健康生活,樹立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推進健康關口前移,延長健康壽命⚆,提高生活品質,激發群眾參與體育活動熱情🌦,推動形成投資健康的消費理念和充滿活力的體育消費市場🦽。人才培養模式關乎人才素質,能夠滿足社會經濟需求是衡量人才培養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運動人體科學專業建設要站在國家戰略的高度上,改革人才培養模式𓀔,使得所培養的人才在大健康產業中立足。
適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常態,以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為著力點,強化創新創業實踐🏹,培養具備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基本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能夠在學校、體育科研機構🤙🏻、各級運動隊和體育健身俱樂部、醫療康復機構以及社區體育等部門和組織,從事教學、科研、健身指導和康復治療工作的創新型人才和有闖勁、敢打敢拼的創業型人才👁🗨。
依據學校《“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和舉措,創建國際知名🏰、國內著名、特色鮮明的應用型專業體育院校🤸,按照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於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意見》要求🥙👌🏿,落實《新利体育官网綜合改革方案》,運動人體科學專業從課程方案🧗🏼♀️、人才培養模式、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潛心研究,廣泛調研🙏🏿,不斷探索。
以運動人體科學省級重點學科及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為基礎🔒,以競技體育和全民健身的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厚基礎、重能力、求創新”為指導思想,強化課程體系🛑、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和改革,綜合提升教師隊伍的教學能力𓀁♨️、科研能力和體育實踐能力👨🏻🎤,完善教學管理體製與機製建設🏊🏻,建立科學合理的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全面提升本專業教育特色及水平,形成高效🧙🏼♂️🙍🏿♂️、可持續發展的建設機製✍🏿,努力把本專業建設成國內獨具特色的一流專業🧑🏻🦯。
三、專業建設的具體任務
(一)人才培養模式與教學改革
1👩🏿✈️、創新創業教育
建立學生創新創業學分積累與轉換製度🛤,建立創新創業檔案和成績單🤸🏻♀️,科學評價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繼續構建創造教育👩🦼➡️🎻、創新教育和創業教育三者有機結合的“三創”人才培養模式🧦。根據杜會需求,著眼於社會發展需要來培養創新性的應用型人才,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增加實用、實訓課程;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崗位職業能力🧑🏻🍼。通過“理論教學—專項實訓—綜合課程設計—實踐教學”的漸進整合,促進理論與實踐🍨、知識與能力的相互滲透;同時,通過建立實訓、實踐課程單獨考核製度和職業資格考核製度🤽🏼♂️👩🏭,加強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考核。繼續加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將創業計劃大賽活動常規化、製度化。繼續加強現有職業資格證書培訓基地的軟硬件配套建設,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同時製定相關管理方法鼓勵學生經過培訓取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提高從業、創業能力。
2、理論課教學模式改革
改革傳統單一的講授式理論課教學模式,推進案例教學模式、情境教學模式等在運動人體科學理論課教學中的應用🥃。選取專業實踐性比較強的運動生理學、運動生物化學、運動醫學、運動處方、運動營養學、運動生物力學課程的應用章節進行案例式教學模式探索,加大案例分析研究在每門課程和整個教學過程中的比例。通過開設“運動人體科學實踐課”等方式推進情境式教學模式,促使理論課教學水平進一步提升🥐。
根據競技專業群輻射專業課程需要,采用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基礎理論課與運動訓練課同堂教學、課堂教學和課外拓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全面提升本科教學水平。
落實對三、四年級實行的導師製🧤,嘗試從一年級開始📅,給優秀生配備導師,完善導師製的相關製度,充分發揮導師製的作用🥻。
3、課程方案修訂
按照學分製改革、創新創業改革等修訂課程方案,精選核心課程🖤,壓縮課程學時,提高實踐課比例重🏝。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等作為體育學大類的基礎課程,要打破原有學期的規劃💅🏼,製定可調節課程計劃。
根據學院“國家精品課程—省級精品課程—院級精品課程”的序列化精品課程體系建設要求,強化4門省級精品課程建設,創造條件申報國家級精品課程,同時增加《分子生物學》🫵🏻、《運動人體科學專題》2門院級精品課程🎸。加強對已有精品課程的監督與檢查🛐🧑🏿⚖️,在不斷總結和逐步積累教學經驗、課程建設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完善精品課程的建設內容🔏,充分發揮精品課程的示範作用。
4、多元化實踐教學體系建設
圍繞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應用型體育人才這一主線👏🏿,構建符合學科專業特點的多元化實踐教學內容體系🦇。
依托現有省級教學示範中心運動人體科學實驗中心等實驗教學平臺,按照實驗本身的內在聯系和能力培養的具體要求,重組教學體系和實驗內容🦒,由基本型實驗🧖🏽♀️🏎、綜合型實驗🛑、設計型實驗項目組成的實驗課程新體系。在部分核心骨幹課程中加大實驗課開出的比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努力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與創造性思維能力。
依托社會實踐平臺,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和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豐富創新實踐🍝、創業實踐和社會實踐的第二課堂實踐教育的形式和內容,提高學生適應社會和未來崗位的能力。通過社會實踐、市場調研等培養學生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職業規範、職業行為習慣與職業技能等,培養學生職業素養,增強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加強暑期“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社會調查等社會實踐活動🤾♂️,每年50%以上的本科生參加社會實踐,每名學生在校期間參加2-3次社會實踐活動。
充分利用校內外教學資源,建立校企、校地、校所及國際合作的協同育人機製,共同製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建實踐實習實訓基地🕺🏻🧔🏻♂️。不斷拓展合作辦學的單位,進一步完善和北京康比特體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君德醫療設備有限公司的合作內容🚓。充分利用校內教學資源📹,建立協同育人機製🧑🏻🦯,促進產學研結合,與山東省科學建身中心建立校內實習實訓基地。
(二)師資隊伍建設
1🚵、引進高水平師資⛹🏽♂️,實施博士化工程
引進本專業領域內有影響力的學術骨幹,計劃5年內引進學術骨幹1名👏🏻,培養中青年學術骨幹2名🧎🏻♀️➡️;鼓勵現有教師在職攻讀博士學位,使博士比例達到55%,有國外學習背景教師的比例達到20%🧑🦳。依據學科特色方向🔤,逐步形成一支由學術帶頭人負責,教育理念先進😼,學術水平高,教學科研能力強,核心骨幹相對穩定,結構合理的復合型教學團隊👩🏼🦱。
2🚤、中青年骨幹教師培養
落實學院《學術梯隊建設工程實施辦法》🤽🏽♀️,做好專業帶頭人遴選和梯隊建設工作,為專業帶頭人和專業帶頭人後備人才、中青年骨幹教師提供國內進修與會議交流、境外進修與培訓🤌🏻、運動隊和科研中心實訓三種經歷🎅🏿。預計每年不少於30人次參與🧎🏻♀️,受益於三種經歷建設的教師比例超過50%。
實施“青藍工程”,以老帶新結對子👱♂️。指派骨幹教師與青年教師結成對子,發揮名優骨幹教師的傳⇢、幫、帶作用,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
3🐴、培養復合型教師及兼職教師隊伍
實施復合型師資隊伍建設工程✒️🤰🏿,切實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提升專業技術創新水平和社會服務水平。預計至2020年復合型素質教師達到28人,占教師總數的71%👷🏿🧚。此外,聘任具有職業資格認證高水平專業人才作為兼職教師,壯大師資隊伍。
4、教學團隊建設
強化運動人體科學省級教學團隊建設,為下一步申報國家級教學團隊做準備。按照院級標準建設“運動員機能評定”🏄🏻♂️、“體適能與健康”2支教學團隊。
(三)產學研合作體製機製建設
1👨🏻🍳、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
成立由體育科研機構、各級運動隊、運動員康復中心專家組成的運動人體科學專業建設合作委員會,定期召開會議🛌🏻,委員會參與專業規劃和人才培養方案製定、專業核心課程開發和課程標準製定等工作。
每年聘請3-5名專業建設合作單位和產學研合作基地知名專家學者擔任兼職教授或兼職教師,充分發揮產學研實踐教育基地作用🥒🤽♂️,提高產學研合作實踐育人水平。山東省體育科研中心、山東省運動員康復中心產學研合作基地將每年接收60%學生進行實習實訓,每年接收培訓青年教師2名🕵️♀️。
2、推動科研成果反哺教學
充分發揮科研優勢⛲️,鼓勵教師將最新科研成果和國內外最新研究動向融入教學內容,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不斷跟蹤國際研究前沿,了解專業動向,激發學習興趣,全面▫️、深刻地掌握專業知識👩🏽🔧👩👧。同時鼓勵教師積極參與運動隊的科研攻關與科技服務工作☢️,然後將運動訓練實際中最新的科研訴求和競技訓練理論與方法融入到理論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靈活綜合運用理論知識⛹🏼♂️、綜合解決實際的能力。
3、鼓勵學生參加科學研究
使所有本科生有機會參與教師的科研活動,開設大學生創新實驗📎,用一流的學科條件強化本科生科學意識和研究能力的培養。選派部分教師指導學生開展課外科技創新工程,培養和鍛煉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創造力🤸🏿♂️🧛♂️。每年組織學生科技文化競賽團隊2個以上🦾,參與科技文化競賽活動的學生10名以上🙌🏿。
(四)實驗實訓條件建設
1、加強實驗室建設💂🏿♂️,提高教學科研保障能力
運動人體科學實驗教學中心實施院系兩級管理,並對學院教學實驗指導委員會和分管院長負責。實行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運行機製,充分發揮院實驗室教學委員會的指導、監督作用。
不斷提升原有的運動解剖學實驗室、運動生理學實驗室🔦、運動生物力學實驗室、運動生物化學實驗室、運動醫學實驗室、體質測試實驗室、中醫學基礎與推拿實驗室等功能實驗室儀器設備條件👩🔧。同時🧏🏿♀️,改善籌建運動人體機能評定實驗室、運動分子生物學實驗室🤸🏻、運動風險評估實驗室和環境實驗室。形成了教學訓練科研緊密結合、設備先進、成果突出的高層次、多功能實驗平臺,促進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為科學研究項目開展提供保障🧜🏼♂️。
實驗中心統一管理和調配人🙇🏻♀️、財、物,優化資源配置🕙,儀器設備得到高度共享🗑,每年面向全院六個系的教師♒️、本科生、研究生開放🏃🏻➡️,預計大部分設備每天至少開放8小時🕵🏿♀️,每周5天連續運行,儀器設備利用率達90%以上。
2💑、加強實習實訓條件建設
本專業已先後建成包括山東省水上運動技術學校、山東省體育科研中心、山東省田徑管理中心、北京慈愛嘉養老服務有限公司等7個實踐教學基地🥔,為本專業學生提供了實習和實踐的良好環境🤘🏿🧑🏽🍳,為培養適應競技體育和全民健身發展的創新創業型人才創建優質平臺𓀖。到2020年,將新增5家實訓基地🤸♂️。通過與專業運動訓練隊📱、體育科研👩🏿⚕️、體育健身及體育康復機構、企業的合作,建設創新實踐平臺,為學生提供代表不同行業特色、綜合化、完整的創新實踐環境,開展系統化的實訓和實踐教學🙋👨🏼💻,並使學生了解運動訓練🥃、全民健身🟨、體育科研💆🏿、體育康復實際狀況,掌握其內在的特點和規律🧘♀️,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技能,實現對學生創新意識🧏🏼♀️、素質與能力的培養🏜。
(五)加大科研工作扶持力度💆♀️,力爭科研課題新突破
充分依托“山東省科學健身指導中心”和“山東省運動器材研究所”兩個科研平臺,組織專門隊伍,實施科研攻關💳,爭取盡快獲批更多高水平科研課題和標誌性研究成果。力爭成功申報國家級科研課題1-2項🚣🏽🧘🏿,省部級課題10余項,縱向課題經費達到300萬元;取得2-3項高水平成果💇🏽♀️,獲得省級以上獎勵1-2項。在國內外學術會議和刊物上發表論文50篇,其中在國家級核心期刊或國際刊物上發表20篇以上。
四、專業建設的保障措施
(一)實行“一把手工程”🙍🏻♂️。主要領導親自掛帥,將專業建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把主要精力用於專業發展和建設👷🏽♂️,不斷創新思路,研究、解決學科建設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加強協調管理,在專業方向的調整、學科隊伍的建設、重大課題的申報與研究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同時,實行責任人製度,明確責🤾♂️、權、利,確保規劃落實。
(二)關於人才與科研的各項政策製度執行到位。學院頒布《科研獎勵辦法》、《關於印發人才與科研工作政策和規定的通知》↘️、《關於印發博士人才引進工作暫行辦法通知》、《學術梯隊建設工程實施辦法》等政策文件,加強貫徹執行力度;根據專業發展要求,適時推出保障措施🍧。
(三)進一步加強對外學術交流與合作🫵🏻,繼續選派學科帶頭人、後備學科帶頭人到國內外大學訪問、研修,及時掌握國內外先進的學術理念,促進科研工作。
(四)進一步加強與地方政府、企業的聯系與合作,實現科研成果轉化,以更有效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設施保障🎢,根據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來進一步凝練學科方向🪤,培育特色,爭創優勢♓️。
(五)建立激勵機製🥼,促進科研成果上層次。建立科研獎勵與成果公示製度📛,鼓勵和督促教師重視科研,促成優秀人才脫穎而出𓀇💟。加大獎勵力度,對國家級課題🤲🏻、權威期刊上發表的論文𓀂、創新團隊項目、省部級獎勵等給予獎勵,充分調動教師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積極性。
(六)建立人才培養評價體系◽️。系統收集本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進行定期的調查研究,建立起人才培養模式評價體系🍕,評價向社會輸送的畢業生是否適應社會、經濟🙌🏿、科技、文化以及教育的發展的需要,是否符合專業培養目標的定位,用以指導人才培養目標、培養規格👨🏽🌾、培養方案與培養途徑等,及時進行調整。